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专题调研报告
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2022
年)》为乡村治理提供了基本遵循,新时代背景下,只有全面推进依法治村才能真正实现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
一、X示范区依法治村的经验总结
(一)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法治化建设。
实现基层治理法治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基层治理法治化的显著特征。在示范区民主法治村
X
镇
X
村,
X
村党支部率先实施的党员积分制管理,在提高村级组织规范管理水平和办事效率的同时,增强了普通村民主动参与村民事务的自觉,大大凝聚了对党和政府的向心力。在
X
镇
X
村,优秀党员、优秀群众创新的表彰模式引起了调研组的注意,村干道的照明路灯杆上悬挂着村道德模范人物宣传牌,宣传该村涌现出来的各类道德模范,这种精神上的极大获得感,使得全村掀起了学习模范争当模范的热潮。在
X
镇
X
村,
“
三治融合
”
的乡村治理机制在
“
党建
+
妇联
”
的模式下焕发了强大的生命力,
2019
年年初,
X
村又制定了《积分管理办法》,开办了面向全体村民的
“
道德积分银行
”
,进行
“
积孝、积善、积信、积勤,积俭,积美
”
六积活动,一月一评分,一季度一兑换。今年,
“
道德积分银行
”
这一方法在轵城镇
10
个村进行推广。
(二)落实普法责任制,乡村普法工作有制可依。
示范区建立了普法责任清单,全面落实
“
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
”
普法责任清单制度。将普法责任分解到各执法部门,有力推动了乡村普法工作的多方参与,各执法部门则充分利用农村大型活动时机,对农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和涉及切身利益问题进行法律宣传和解读。
(三)建立完善覆盖全域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做优乡村法律服务供给。
一方面是在各行政村建成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全部签约村法律顾问,配套建立法律服务微信工作群,通过现场值班与线上服务的方式,为村居群众提供便利化、个性化、精准化的法律服务;另一方面,大力实施
“
法律明白人
”
培育工程,通过定期的法律知识培训,为每个行政村培养
5-8
名
“
法律明白人
”
,提升乡村普法工作队伍水平。
(四)乡村法治文化建设推陈出新。
为丰富乡村法治文化建设,各普法单位在农村基层法制宣传上下了很大功夫,除了发挥传统媒体作用,还借助新媒体新技术的运用,打造了一大批生动、鲜活、亲和的法治宣传教育作品,涌现了一批法治歌曲、小品、快板、微视频、微电影、微动漫,特备是以
X
方言开拍的……等系列普法剧。
二、农村基层法
14201【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专题调研报告.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