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系列知识之五十三:谈谈新的《标点符号用法》
2011年12月30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新的《标点符号用法》,于2012年6月1日起实施。跟1995年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比较起来,新的《标点符号用法》更为细致,并且新增了一些规定。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运用新标准,本期公文知识将介绍新标准中的一些新规定及容易被忽略的地方,供大家参考。
一、反问句末尾一般用问号
反问句如果语气强烈,可用叹号,也可以问号、叹号连用,这时语气显得更强烈些。
例1:
有这么办事的吗
?
例2:
有这么办事的吗
!
例3:
有这么办事的吗
?!
也有人主张反问语气委婉时,反问句可用句号。不过最好不采用这种方法。因为使用句号时,反问句在形式上就跟陈述句相同了,不易辨认出反问语气。
应当注意,问号跟叹号连用时,仅占一个字的位置。
二、注意正确使用序次语
常见的序次语是“第一,第二,第三”等。应当注意
“首先,其次,再次,最后”不宜跟“第一,第二
……
”混用。例如不宜说“首先
……
,其次
……
,第三
……
”。
另外,新标准规定序次语的顺序是:
一、
……
(一)
……
1.
……
(1)
……
①/a.
……
应当注意,这五个层次要按照上述顺序来写。如果认为叙述的问题较小,可以直接出现后面的序次语。也就是说,可以缺少某个层次的序次语,直接出现更小层次的序次语。例如在“一”后,可以根据需要出现“1”。
但是序次语的层次不能逆向出现。
例如不能在“1”后出现“(一)”。
三、并列的引号、书名号之间不使用顿号
例4:
这篇文章中的
“
胸有成竹
”“
削足适履
”“
养痈遗患
”
等几个成语使用得很准确。
例5:
他中学就读过
《
论语
》《
孟子
》《
古文观止
》
里的部分文章。
如果最后两项之间有“和”时则前面要使用顿号。
例6:
这篇文章中的
“
胸有成竹
”、“
削足适履
”和“
养痈遗患
”
等几个成语用得很准确。
例7:
他中学就读过
《
论语
》、《
孟子
》和《
古文观止
》
里的部分文章。
这样做的好处是,能一目了然看出几项之间是并列关系,而不会将“和”前的几项看成一个成分。
四、用表示月、日的数字来指称事件、节日、纪念日时,不论事件、节日、纪念日的知名度如何,一律加引号,且在一、十一、十二这三个月份后加间隔号,其他月份不加
例8:
“
一
·
二八”事变1932年发生于上海。
例9:
“五一”“五四”我都去了天安门广场。
例10:
“一二
·
九”运动发生于1935年的北平。
如果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则月、日间一律要
公文系列知识之五十三:谈谈新的《标点符号用法》.docx